9月7日,记者从天河区获悉,为迎接全运盛会,天河区以美丽中国建设为引领,紧扣“绿色、共享、开放、廉洁”办赛理念,通过推动城央生态公园提质升级、打造赛区“美丽活力细胞”,构建“山青、水秀、林茂、城美”的高品质生态空间,全面推进美丽天河建设聚盈策略,为赛事添彩,为城市增绿。
城央绿脉焕新篇:编织山水连廊的生态锦缎
森林步道织就“翡翠项链”。天河区加快完善森林步道体系,年底将建成40公里森林步道,覆盖火炉山、龙眼洞、凤凰山等核心林地,配套休憩平台、自然教育设施、医疗救援点等便民服务设施,同步升级消防、照明等基础设施,打造安全舒适的户外体验。
公园群变身“全民健身会客厅”。聚焦赛事需求,对天河公园、火炉山森林公园等城央绿地进行功能提升,见缝插绿、主动播绿,建成各类公园114个、绿道160.6公里,串联主要场馆与城市地标。在天河体育中心建设“只此青绿”智慧步道系统,设置生态科普展示区,推动“生态+运动+科普”深度融合。
漫步华南国家植物园,探秘奇花异草;登临火炉山,畅享天然氧吧;打卡天河湿地公园,感受海绵城市智慧;走进奥体中心,体验绿色赛场激情;徜徉车陂涌畔,邂逅碧水清波……以生态文旅专线解锁“绿野仙踪”,天河打造“绿色全运 绿美之旅”线路,成为全省首批、广州唯一上榜的首批生态文旅线路。
一路绿意盎然,城景交融,市民游客不仅能感知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聚盈策略,还能体验运动激情与生态之美的完美融合。
美丽细胞绣花功:精雕赛事空间的绿色肌理
全域增绿演绎“城市变形记”。天河创新实施“美丽活力细胞”工程,以赛事场馆、交通枢纽、城市干道为重点,实施90项环境提升工程,改造道路35条(超40公里),绿化提升面积达22万平方米,开放闲置空间增绿惠民。实施“见缝插绿”工程,建设口袋公园、立体绿化等“小微生态空间”,打造“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”的活力网络,让“推窗见绿”的生态福利与“举步可达”的运动活力交织成网,为全运盛会铺就亮丽底色。
双核示范街区描绘“绿色肌理”。天河区匠心打造奥体、天体两大精品示范街区,为全运会注入绿色动能。
奥体中心示范街区重塑滨水空间魅力,通过通透式绿化设计让车陂涌景观与城市街区有机融合,全新打造的南广场创新融合赛时保障与全民健身功能,五环色彩主题驿站与智慧运动区相映成趣。
天河体育中心示范街区以“开墙透绿”为理念,巧妙转化960平方米闲置空间为多功能口袋公园,通过精细化铺装工艺与木棉花光影地标,实现市政空间与场馆的无缝衔接。目前,奥体中心、天河体育中心等重点区域已焕然一新聚盈策略,以亮丽姿态迎接八方来客。
品质护航进行时:锻造赛事环境的天河标准
以高标准筑牢全运会环境质量保障防线,天河全方位、多维度提升赛事环境品质,打造“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城更静”的优美赛事环境。
其中,制定实施赛事场馆“一馆一策”专项保障工作方案及体育西、五山、奥体、龙洞等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“一站一策”、21个街道“一街一策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。1—7月,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9.2%。
天河开展7项河涌品质提升工程,涉赛场馆周边100%实现雨污分流,车陂涌、猎德涌、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、天河公园中心湖、龙洞水库、新塘水库获评市级美丽河湖,车陂涌获评市级绿美示范碧带。
静音护赛构筑“声态屏障”。天河建立涉赛场馆和接待酒店及周边噪声源管控清单并动态更新,构建噪声污染联防联控机制,制定射击场馆声环境保障方案。1—7月,全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累计昼间达标率99.5%,夜间达标率92.9%。
零碳行动先锋派:定义绿色赛事的未来范式
光伏场馆点亮“绿色圣火”。天河区积极响应“绿色全运、低碳全运”理念,大力推进涉赛场馆绿色改造。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打造成为国内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,创新采用光伏发电技术,布设2479平方米高效光伏组件,总装机容量达563.2kWp,年均发电量约56.3万kWh。其他场馆同步升级: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增4000余平方米光伏发电系统,广州羽毛球训练馆升级为二星级绿色建筑,广东省射击馆实现光伏电力“自发自用”,系列举措可大幅降低碳排放。
碳普惠生态圈激活“绿色流量”。创新推出“先锋领航·碳惠天河”“我为全运降点碳”系列活动,通过“先锋领航”碳普惠推广、“碳惠生活”注册有礼、“智惠低碳”知识挑战及“金点子”征集等多元互动形式,鼓励更多市民参与碳普惠行动,助力打造绿色低碳全运。主题地铁站引爆“低碳打卡潮”。在植物园地铁站打造了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实践地铁主题站,创新构建“生态教育+公众出行”的立体化传播体系。以“美丽广州·山水花城”为主线,设置10大主题展区和5个互动打卡点,市民可通过线上打卡、碳币奖励、社交分享等方式参与互动活动,践行绿色出行,让地铁空间成为传播绿色理念的“城市动脉”。
“以全运盛会为新起点,天河区将持续厚植生态优势,让碧水青山与体育激情交相辉映。”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负责人表示。未来,天河将全力打造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现代化标杆城区,通过构建全域生态网络、创新绿色空间共享机制,让市民在推窗见绿、漫步赏景中感受生态福祉,以更高品质生态环境为全运赋能,让“美丽天河”成为城市最动人名片。
南方+记者 郭苏莹聚盈策略
天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